-
南岸区非遗名录扩容 传统技艺与美食文化再添活力
南岸区通过持续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区域文化软实力提升和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近日,该区文化馆公布第四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及第三批传承人名录,新增6项传统技艺与12位传承人,涵盖饮食、工艺、表演等多个领域,进一步丰富了地方文化资源库。 一、传统饮食技艺占据新增名录主体 本次入选的6个非遗项目中,黄氏剪纸、南岸葫芦画展现民间美术魅力,其余4项均与饮食文化相关。广阳烧白酒酿造采用明月山泉水与古法石窖工艺,窖藏十余年形成独特风味;小北味小面以16种天然配料和纯手工制作闻名,成为弹子石老街的地标美食;张氏卤鸭与吉香园糕点则分别以秘制卤方和传统烘焙技艺延续百年滋味。 二、非遗传承人覆盖六大文化类别 12位新增传承人涉及传统医药、民间文学等六大领域。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主导桐君阁丸剂制作和广阳镇民间故事保护;市级非遗传承人则在古琴艺术、漆艺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南泉豌豆面制作技艺传承人系统梳理了重庆小面分支技艺谱系。 三、原生态保护模式强化非遗生命力 南岸区对非遗项目采取"活态传承"策略,广阳烧白酒仍坚持青石窖池手工酿造,小北味店面持续经营超二十年。文化部门通过建立生产性保护基地,将非遗保护与文旅体验相结合,近三年已带动相关产业增收显著。 四、系统性保护工程持续深化 当前南岸区非遗名录体系包含52个项目,形成国家、市、区三级保护网络。文化馆通过数字化建档、传承人研修培训等措施,确保技艺传承不断代。下一步将重点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项目,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力。 此次名录更新标志着南岸区在传统文化保护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打造"非遗+"产业模式奠定基础。通过持续激活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该区正逐步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生态保护区。
2025-08-21
-
大渡口区侨界代表团莅临建桥园区考察招商引资工作
2024年,重庆市大渡口区侨界代表团一行莅临建桥园区开展参观考察活动。代表团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实地走访等方式,详细了解园区在发展规划、产业培育、功能配套及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成果,为深化侨界资源与园区合作、助力招商引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听取园区发展情况介绍。在座谈会上,建桥园区负责人围绕发展历程、核心理念及未来规划作了详细介绍。园区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聚焦主导产业培育,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完善配套设施等举措,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入驻,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代表团认真听取介绍,就产业定位、政策支持、服务体系等方面与园区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重点了解园区在吸引侨资侨智、促进侨界合作方面的思路和举措。 二、实地考察园区重点区域。代表团一行深入园区实地考察,先后走访了产业集聚区、生态景观带及综合配套服务区。在产业集聚区,代表团参观了部分入驻企业的生产车间和研发中心,了解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进展,对企业专注主业、追求卓越的发展模式表示认可;在生态景观带,实地察看园区绿化建设、水系治理、生态保护等情况,感受园林式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的建设成果;在综合配套服务区,考察了人才公寓、商业中心、交通路网、教育医疗等设施,对园区围绕企业和人才需求打造“一站式”配套服务的做法给予肯定。 三、代表团对园区建设成果的评价。代表团对建桥园区的建设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园区在多个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一是发展理念前瞻务实,始终将创新、绿色、协调的发展理念贯穿于规划建设全过程,符合新时代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二是产业规划科学系统,围绕主导产业构建完整产业链条,通过精准招商和培育,形成了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三是功能配套全面完善,交通、教育、医疗、商业等基础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为企业生产经营和人才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企业品质优质高端,入驻企业在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表现突出,具有较强的行业影响力和发展潜力;五是生态环境优美宜人,通过高标准的园林式设计和生态治理,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为园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深化侨界资源与园区合作的展望。代表团负责人表示,建桥园区的发展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为侨界人士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广阔平台。重庆市大渡口区侨联将充分发挥侨界联系广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搭建沟通桥梁,引导侨界企业家、专业人才、商协会等关注建桥园区发展,在项目合作、技术交流、人才引进、市场拓展等方面深化合作。园区负责人对代表团的肯定表示感谢,并希望以此次考察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侨界的常态化联系,及时对接侨界资源需求,优化合作服务,携手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园区招商引资和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5-08-21
-
合川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启航 共建千亿通信技术集群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安全产业作为核心支柱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合川区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国家级重点项目,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共建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旨在打造覆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应用的全产业链集群,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国家级战略项目落地合川 信息安全产业基地被纳入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由专业投资公司联合技术机构共同推进。项目选址合川工业园区草街新城片区,规划建设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及配套功能区,重点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安全技术瓶颈。 二、产学研协同构建技术高地 项目依托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技术支持,聚焦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前沿领域。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预计投产后五年内实现年产值突破300亿元。 三、全要素保障加速项目推进 合川区围绕土地、物流、政策等环节提供专项支持,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同时推动供应链管理合作,覆盖原料采购、产品交易等环节,确保项目高效落地。 四、产业集群效应辐射多领域 未来五年,合川区计划以信息安全基地为核心,联动教育、医疗等产业形成融合生态。该布局将强化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助力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高地。 此次合作标志着合川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迈出关键一步,通过集聚技术、资本与政策优势,为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提供全新范本。
2025-08-21
-
绿地集团10亿投资重庆西部物流园打造国际汽贸城
在重庆沙坪坝区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的背景下,绿地控股集团旗下绿地汽车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投资10亿元,在重庆西部物流园建设国际汽贸城项目。该项目将依托内陆铁路国际口岸优势,构建涵盖汽车全产业链的综合性平台,预计成熟运营后年产值达30亿元,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一、项目定位与规划布局 国际汽贸城选址重庆西部物流园国际贸易服务配套区,总占地面积约350亩,分两期开发。首期开发200亩,重点建设高端汽车品牌4S店集群;二期150亩将拓展汽车后市场服务。项目规划整合整车进口、展示销售、零部件供应、检测服务等全链条功能,形成“前店后仓”的国际化汽车贸易生态圈。 二、产业功能与品牌矩阵 项目计划引入林肯、宝马、奥迪、凯迪拉克等30个中高端汽车品牌4S店,同步建设汽车文化体验中心与跨境电商平台。通过铁路口岸优势,项目将实现年进口整车销售1500辆,并配套建设西南地区规模化的汽车零部件集散中心,满足差异化市场需求。 三、区位优势与政策支撑 重庆西部物流园作为中欧班列(渝新欧)始发站,具备保税物流与跨境贸易功能。汽贸城项目可联动铁路口岸的整车进口资质,降低物流成本约20%。沙坪坝区近年出台专项政策,对汽车产业链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与用地支持,为项目落地创造有利条件。 四、经济与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带动逾5000个就业岗位,吸引周边省市消费客流。据测算,项目成熟期年营收可达30亿元,并促进物流、金融等配套产业发展。此外,项目还将设立新能源汽车展示专区,助力重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构建。 五、建设周期与实施进展 目前项目已完成土地平整与规划审批,预计5年内全面投入运营。绿地汽车服务集团将联合国际知名汽车厂商,分阶段推进品牌入驻。首批10个4S店计划于2024年内开工建设,2025年实现试运营。 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重庆汽车产业从生产制造向“产贸融合”升级,未来有望成为辐射西部地区的汽车贸易枢纽,进一步强化重庆在国际供应链中的节点作用。
2025-08-21
-
沙坪坝区多措并举推进减税降费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沙坪坝区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通过落实稳岗补贴、扩大税收优惠、优化社保政策等系列举措,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招商引资和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数据显示,当地通过政策组合拳已累计为超3900家企业减轻负担近4亿元,稳定就业岗位超11万个,显著提升市场主体活力。 一、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支撑 沙坪坝区全面推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免申即享"模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比例予以返还。政策覆盖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关键领域,其中笔电产业集群企业获补贴资金占比达32%。同步建立重点企业用工监测机制,通过专场招聘会、技能培训补贴等方式保障劳动力供需匹配,目前已有47家重点企业纳入动态服务名单。 二、深化增值税改革释放红利 在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基础上,将生活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四大行业增值税税率统一下调1个百分点。针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布局,对主营业务符合《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且占比超70%的企业,实施15%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某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因享受叠加政策,2023年前三季度累计减税达870万元。 三、精准实施社保费缓缴减免 成立由多部门联合组成的工作专班,对制造业等五类困难企业实施养老保险单位缴费部分阶段性减免。政策执行期内,当地物业服务企业平均减负幅度达18%,现代物流企业社保成本下降23%。同步建立欠费缓缴白名单制度,允许困难企业最长申请6个月缓缴期,惠及企业员工超4万人。 四、构建长效服务机制优化生态 开发"惠企政策一键通"数字化平台,实现政策匹配、申报、兑现全流程线上办理。设立8个专项督查组开展政策落实"回头看",重点核查资金拨付时效和申报材料简化程度。建立企业满意度季度测评制度,将政策实施效果纳入相关部门绩效考核体系。 当前,沙坪坝区正研究制定新一轮降本增效方案,拟将政策覆盖面扩展至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2025-08-21
-
京东全球购落户重庆巴南 跨境电商产业新高地崛起
重庆巴南区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入京东全球购项目,标志着该市跨境电商产业布局迈入新阶段。随着自营业务"首单"商品正式出库,这一内陆地区唯一的全球购项目全面投入运营,将为西南地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的跨境购物体验,同时推动区域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战略布局落地生根 2021年,巴南区与知名电商平台达成合作协议,在重庆公路物流基地保税仓库设立跨境电商运营中心。经过三个月的系统调试和供应链搭建,项目于同年投入运营,首批入库商品涵盖食品、饮料等十余个品类,总量达六位数。该项目的建成填补了重庆作为内陆城市在跨境电商领域的空白。 二、产业集群效应显现 作为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该项目将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保税仓库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可实现订单快速处理,配合高效的物流配送网络,大幅缩短跨境商品交付周期。相关数据显示,运营首年预计将完成七位数订单量,创造数亿元经济效益。 三、消费升级助推发展 该项目的落地直接惠及西南地区消费者,通过保税备货模式,使海外商品价格更具竞争力。消费者可享受与沿海地区同等的购物体验,平均物流时效提升显著。这种创新模式为内陆城市发展跨境电商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四、区域经济提质增效 重庆作为西部重要开放门户,该项目的成功运营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整合国际供应链资源,促进贸易便利化改革,为当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项目运营方表示,将持续扩大商品品类,完善服务体系,助力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五、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项目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其示范效应日益凸显。相关规划显示,未来将拓展至更多业务领域,形成集仓储、物流、金融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提升区域产业能级,也为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探索出新路径。
2025-08-21
-
经开区华非云轨道交通项目加速推进 年底投产在望
作为经开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华非云轨道交通项目近期取得阶段性进展。该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区域中运量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空白,为城市智慧交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主体工程进入冲刺阶段 华非云轨道交通项目维修车间主体钢结构施工进度超预期,78根钢柱已全部完成吊装,横梁吊装完成总量70%。按当前进度,维修车间主体结构将于本月下旬完工,为年底投产奠定基础。组装车间、外购外协件库等单体建筑同步推进,565个基础桩孔施工已全部完成,地梁与承台施工正在有序进行。 二、全产业链布局初具规模 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5亿元建设3万平方米生产区,涵盖车辆总装、部件维修、仓储物流等功能板块。二期规划5.5万平方米的机电组装车间和研发中心,将形成从研发设计到整车制造的全产业链能力。重点布局的B型中运量单轨系统,可满足城市支线交通需求。 三、智慧化生产赋能产业升级 项目采用数字化工厂设计理念,维修车间配备智能检测机器人,组装车间规划自动化输送线。投产后可实现轨道车辆核心部件80%以上国产化率,年产能预计达50列单轨车辆。配套建设的1.2公里试验线已完成地质勘探,月底启动施工,将用于车辆动态测试。 四、区域交通产业生态加速形成 经开区已将该项目纳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周边配套企业入驻率同比提升30%。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可达7.5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就业超500人。其研发的轻量化单轨技术,有望应用于城市空中巴士等新型交通场景。 目前,项目建设方通过优化施工时序、增加机械投入等措施保障工期,污水处理池等配套设施已完成基础施工。随着主体工程陆续封顶,经开区首个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即将揭开面纱。
2025-08-21
-
区工业经济强势开局 招商引资成效助推双位数增长
今年以来,区以招商引资为引擎,推动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开局。最新数据显示,前两月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245亿元,同比增长23.1%,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达21.3%,企业数量与效益同步提升,为全年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工业总量跃升凸显发展韧性 区前两月工业总产值达245.9亿元,增速较去年同期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贡献产值196.7亿元,占总量比重超80%,显示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持续强化。新增规模企业35户,总数达404户,表明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值得注意的是,311户企业实现正增长,占比77%,反映多数企业已适应复杂经济环境,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产业结构优化驱动动能转换 从行业分类看,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贡献率合计超六成。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高于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显示创新驱动成效。同时,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能升级,如纺织业通过智能化设备投入,人均产出效率提升12%。 三、政策协同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区通过组合式政策助力企业纾困增效。一方面落实减税降费,前两月累计减免相关费用超3亿元;另一方面设立专项技改基金,支持50余个项目完成数字化改造。此外,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服务机制,解决用工、物流等诉求200余项,保障产业链稳定运行。 四、招商引资构筑增长新支点 围绕补链强链,区新引进工业项目24个,其中亿元级项目8个,涵盖新能源电池、智能终端等领域。配套建设的专业化园区已吸引12家企业入驻,预计年新增产值30亿元。通过“以商引商”模式,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五、区域协同释放集群效应 依托区位优势,区与周边城市共建跨区域产业合作带,共享研发平台与物流网络。例如,联合成立的汽车零部件联盟推动本地企业进入头部车企供应链,订单量同比增长40%。这种协同发展模式有效降低了企业边际成本。 当前,区正聚焦绿色制造与智能化转型,计划年内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家。随着重大项目陆续投产,工业经济有望延续稳中向好态势,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动能。
2025-08-21
-
奉节吐祥镇创新"补贴+订单"模式激活生姜产业链
为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吐祥镇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龙头企业合作,构建"政策扶持+市场保底"双轮驱动机制,重点在辖区7个脱贫村及库区移民区推广订单生姜种植。该模式通过分阶段补贴降低农户风险,同步建立产销衔接体系,为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实践样本。 一、政策设计聚焦风险共担机制 吐祥镇选定山东大姜作为主导品种,对签订购销协议的种植户实施阶梯式补贴:栽种期按姜种成本补贴30%,生长期通过农技验收后发放20%管护资金,采收季依据履约情况兑付剩余50%。这种"三阶段"补贴方式将政府投入与生产环节深度绑定,较传统一次性补贴提升资金使用效率47%。 二、市场对接构建产销闭环系统 引进的农业产业化企业承担保底收购义务,合约明确最低保护价与市场溢价分成比例。企业同步提供标准化种植规程,建立田间溯源系统,目前已完成基地物联网设备全覆盖。这种"企业+标准+农户"模式使产品商品化率提升至92%,较散户种植增收35%。 三、靶向施策巩固脱贫成果 政策重点覆盖原贫困村及移民安置区,通过建立"技术员+示范户"帮扶网格,解决劳动力薄弱家庭种植难题。2023年首批参与农户户均增收达1.2万元,带动87户脱贫户实现稳定增收。库区中坝村试点表明,该模式可使土地亩产效益突破传统作物的2.8倍。 四、产业协同培育区域品牌 依托订单农业规模效应,当地配套建设产地预处理中心,开发姜茶、姜粉等延伸产品。目前吐祥生姜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纳入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名录。产业融合带动周边发展冷链物流、乡村旅游等配套业态,形成"一产接二连三"发展格局。 该模式通过制度创新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难题,其"生产环节可控、市场风险可抗、利益联结可靠"的特点,为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经验。下一步将扩大高标准种植基地建设,完善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持续提升区域公共品牌价值。
2025-08-21
-
丰趣海淘落户重庆西部物流园 打造跨境电商新枢纽
重庆西部物流园近期在招商引资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顺丰集团旗下跨境电商平台丰趣海淘正式签署总部入驻协议,成为园区首个跨境进口电商总部项目。该项目将通过智能仓储、多式联运及政策协同优势,推动重庆国际铁路行邮通道建设,预计未来五年带动超15亿元贸易规模。 一、项目定位与战略意义 丰趣海淘将依托重庆保税物流中心建立智能公共监管仓,同步开展跨境保税、直邮及邮快件业务。其落户标志着西部物流园已具备吸引头部电商的产业集群能力,进一步强化重庆作为内陆开放高地的枢纽功能。据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将联动日韩、欧美、澳新等全球供应链资源,缩短跨境商品流通链路,与园区现有物流基础设施形成互补。 二、园区核心竞争优势 西部物流园凭借三大核心要素赢得企业青睐:一是常态化开行的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物流线路;二是集铁路、公路、水运于一体的多式联运体系;三是自贸试验区与综合保税区叠加的政策红利。园区已建成可处理百万级订单的智能仓储系统,并配备专业跨境电商孵化团队,为入驻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支持。 三、业务布局与区域经济影响 除线上平台外,丰趣海淘计划在重庆沙坪坝区等重点商圈建设O2O体验中心,形成"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模式。经测算,其运营成熟后预计每年为区域贡献1.5亿元GDP增量。该项目还将带动周边仓储、物流、支付等配套产业发展,完善跨境电商生态圈。 四、行业示范效应分析 作为顺丰国际化战略的重要载体,丰趣海淘入驻为西部物流园后续引进同类企业树立标杆。其采用的"极速保税+跨境直邮"双模式,为内陆城市发展跨境电商提供可复制经验。重庆海关数据显示,此类创新业态可降低30%以上物流时效,显著提升消费者体验。 五、未来发展规划 根据战略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跨境电商+中欧班列"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西部物流园后续拟扩建智能化监管场地,优化进出口商品通关流程。丰趣海淘表示,将借助重庆区位优势,逐步扩大在东欧、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业务布局。
2025-08-21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